航運界“反腐旋風”集中爆發(fā)
2013-11-26 16:56:3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wǎng) 我有話要說
航運界的“反腐旋風”開始集中爆發(f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已經先后有三名在位或曾經在位的高管落馬。
記者從多位行業(yè)內人士處證實,繼中遠系多位高管被帶走調查后,另一大國內航運巨頭中海集團旗下公司的前任和現(xiàn)任管理層也陸續(xù)被帶走調查,其中包括中海發(fā)展和中海油運前任總經理茅士家及中海油運生產運營部副總劉厚平,以及曾在中海集團和大新華物流擔任過高層的賈鴻祥。
在目前航運業(yè)整體仍處低谷的形勢下,航運業(yè)內腐敗案件頻發(fā),雖然與行業(yè)的不景氣沒有直接關系,但卻反過來開始影響航運企業(yè)的具體經營。
“秋后算賬”
中海集團多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本月初就聽說了中海油運生產運營部副總劉厚平被帶走調查的消息,雖然公司內部并沒有對此進行正式的通報,但劉厚平本人至今未回歸工作崗位。
茅士家主管中海油運時期,劉厚平則是中海油運航運部的副職,該部門主要管調度、租船、攬貨等業(yè)務。
而劉厚平的被調查與茅士家事發(fā)有關,后者在2011年已經從中海發(fā)展總經理和中海油運總經理的位置上退休,隨后加入了一家民營企業(yè)大連瑞海石油化工品船舶運輸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中海油運是中海發(fā)展的子公司,管理著中海集團旗下的70多艘油輪,多位行業(yè)內人士對本報記者介紹,茅士家雖然也曾經擔任中海發(fā)展總經理,但主要參與管理的還是油運業(yè)務,而在其在任期間,其兒子在外注冊了一家公司,利用中海油運的關系做業(yè)務。但目前尚不能明確茅士家因為何種原因被調查。
在中海系多位人士眼中,茅士家在業(yè)務能力上口碑不錯,在來到中海之前,茅士家曾在招商集團旗下的招商油輪任職,招商油輪擁有中國最大的油輪船隊。而劉厚平當年也曾是中海廣州貨運最年輕的處級業(yè)務干部,目前在中海油運主要負責管理船舶調度等操作業(yè)務。
不過,賈鴻祥則與茅士家和劉厚平沒有直接關系,雖然其曾經擔任過中海集團及下級公司多個高層管理職位,但在2007年已經跳槽到海航集團成立的大新華物流擔任副董事長兼總裁,后又擔任公司董事長。
多位行業(yè)內人士預計,賈鴻祥事發(fā)或與其在執(zhí)掌大新華物流時簽下的長期高額租金合同等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9月份,海航集團在處理與沙鋼船務的債務糾紛時就曾經表示,2008年大新華輪船與沙鋼船務簽署的租金價格高達每日5.25萬美元(目前,這一船型的租金價格已經縮水一半),這在當時業(yè)界大多認為航運風險不小的情況下,還簽下長達七年的高價租船合同有不正常之處。
行業(yè)尋租空間大
就在不久前的11月7日,另一大國內航運巨頭中遠集團剛剛確認其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敏杰被有關部門調查,而在此之前,中遠集團旗下的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宋軍及大連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孟慶林傳出被調查的消息。
對于近期航運業(yè)界頻繁有高管事發(fā),多位行業(yè)內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這與近期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而航運業(yè)內又是各種尋租空間巨大有關,不管是船舶租賃、運價制定,航運業(yè)的很多鏈條如果缺乏監(jiān)管,都是滋長腐敗的土壤。
“比如租船合同,運輸公司的高層通過在外建立自己的關聯(lián)公司,從外部租來船舶再高價轉租給運輸公司賺差價的情況并不是個案,再比如貨運價格,國內運價一船就在200萬美元左右,國際運價一船甚至在900萬美元,暗箱操作空間巨大,又沒有嚴密的監(jiān)管系(產品庫 求購 供應)統(tǒng),有些甚至不進行招投標,全憑個人說了算。”一家國有航運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不過,上述人士透露,在最近航運反腐案件頻發(fā)的背景下,上述情況已經有所收緊,但日常工作也受到了影響,比如掌握貨源的貨運代理如果要求申請一船優(yōu)惠價格,現(xiàn)在很難審批下來,各層領導都怕負擔不必要的責任(比如下屬鏈條中是否有回扣風險),而這也導致公司的貨量減少,日子更加不好過。
根據(jù)已經公布的三季報,中海集團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中海集運和中海發(fā)展三季度仍未擺脫虧損,而中遠集團的上市公司*ST遠洋前三季度更是虧損20.34億元,如果不加緊甩賣資產,年底將面臨暫停上市的尷尬。